20多年,弹指一挥间,当年稚嫩的小伙已经新添了丝丝白发,可每当谈起工作,他的眼睛里依然闪烁着光芒。
自1997年7月参加工作,王宗金由一名技术员成长为中煤特殊凿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凭借对特殊凿井事业的专注和热爱,他不断攀登新的技术高峰,于无声处凝聚起坚韧的力量,绽放着不平凡的光华。
科技创新,奠定事业基础
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举世瞩目。作为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核心控制性工程拱北隧道的参建者,王宗金的眼前浮现攻克拱北口岸暗挖段冻结施工的核心难题的一幕幕往事……深感自豪和荣幸。
工程施工难度有多大?拱北口岸是全国第一大陆路口岸,在此处挖掘隧道,堪称“太空引针”。王宗金仔细研究每一张图纸和数据,“曲线管幕+水平冻结工法”施工方案在他那坚毅的目光下逐渐成型。
关键点的精准控制有多难?施工的关键,冻土温度控制是重点,必须精准无误。在 36 根顶管里分布了一万三千多个测温点,海量的数据分析是个大问题。他带领团队探索采用脚本程序把温度导到 CAD 中,实现了一秒内将测温结果直观显示在施工图上的效果,准确而又便于分析。虽是小创新,但展现了他那不惧问题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他说,创新的目的有三点: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安全系数。
身体力行,苦干实干。施工正值夏天,隧道内空间狭小、通风不畅,气温高达38摄氏度以上,在内径只有1.58m的顶管内,王宗金要钻进去查看关键施工细节,掌握第一手数据,一天工作下来浑身僵硬……
攻坚克难,实干成就人生
2018年9月,深厚富水岩层竖井高效智能化钻井装备研发在安九铁路长江大桥项目开展。王宗金驻守现场,带领课题研究小组奋战在安九项目施工 N19 号试验平台上。入冬后的江面寒风刺骨,现场推进会上,他说:“同志们辛苦一天了,今天夜班,我继续值班试验。”
夜幕降临,他走向施工平台,背影沉浸在夜色中。
一次次实践,一次次突破,研究试验的钻具实现了表土层与基岩优于常规钻具进速的 2-3 倍。历时 76 天,成功完成了新式钻头的钻进试验。
他始终秉承“劳动创造价值,实干成就人生”的信念,坚持带领团队攻坚克难。
2016 年,王宗金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组建。工作室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施工技术攻关为主,成立了以冻结和钻井技术为创新方向两个课题攻关小组,承担了关键技术研究、重大项目技术方案审核、职工合理化建议落实、后备人才队伍培养等任务。2018 年 5 月,工作室获得中煤矿建集团工会首批命名授牌“劳模创新工作室”。
在他的主导下,《富水浅埋大断面隧道冻结法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等4个项目被列入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综掘机快速掘进条件下斜井井筒冻结法施工关键技术》成为安徽省第一个建筑类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800m 深富水岩层竖井高效智能化钻井装备及关键技术研究》被安徽省国资委列为重点研发项目,“省尖 20 项目”。2021年,《智能化竖井钻井装备项目》成功进入省“三重一创”重大新兴产业专项项目库。
培养骨干,传承劳模精神
他注重传承,开展“传帮带”,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法。
劳模创新工作室里,一个个奖牌、奖杯,一张张证书……都凝聚着他的汗水。
2021 年,钻机研发组杨光创建了职工工作室;付新鹏获淮北市五一劳动奖章;王宗金劳模创新工作室4人入选省属企业“538 英才工程”拔尖人才;1 人获全国煤炭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
他先后荣获“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煤炭行业优秀总工程师”“煤炭行业工程建设标准突出贡献个人”“淮北市优秀人才”“淮北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入选省属企业“538 英才工程”高端人才。2021 年 4 月,被集团公司聘为“中煤矿山建设集团首席特凿专家”。
面对荣誉,他说:“我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成长为高级工程师,是组织的培养和关怀,一路走来,甚至得到的比付出的还要多,走得再远,也不能忘了来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