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焊工“首席技师”:周开强

发布时间:2021-09-29 21:33:48供稿:公司工会 作者:阅读次数:

周开强 - 副本.jpg

周开强,33岁,2010年8月参加工作。工作以来,凭借对电焊专业的热爱,他坚持不断学习,每天与钢板打交道、与焊花共舞,明知电焊工作很苦很累,却坚守岗位默默付出,在朴实中蕴藏睿智、平凡中体现坚持。

“紧车工,慢钳工,不紧不慢是铣工,吊儿郎当干电工,不要脸的是焊工”,这句顺口溜在机械加工业可谓是人尽皆知。电焊工一直以来就是吃苦性强、工作条件差的工种。由于长期受到焊光的辐射和烟尘的熏扰,电焊工的眼睛会经常疼痛,皮肤反复脱皮,长久以往,便练就了一副“不要脸”的功夫。尽管工作环境艰苦,但周开强同志从入行那天起,就严格要求自己,吃了许多苦、洒了许多汗水,在他的努力和坚持下,专业技术得到不断提高,更是在公司首届电焊工“首席技师”评选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一、乐于吃苦、热爱钻研,十年练就过硬本领

“电流过大,送丝不稳定,母材咬边,焊接质量就会打折扣。”周开强正在向同事分享气体保护焊的焊接心得。2010年,车间班组承接了一批汽车吊臂的加工制作任务,其中焊接要求最高的就是四节臂零部件的精确焊接工作。当时,车间职工对于精密型部件的焊接掌握大都不熟练,只能摸索着前进。在不断尝试中,周开强围绕焊接步骤到焊接时的电流、速度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分析和经验总结,短时间内总结出了一套焊接工艺,并顺利通过试验,得到了大家的赞同,有效提升了整体焊接效率。

“宝剑锋从磨砺出”,直到后来大家才知道,之所以能焊的好,是他翻阅《焊接技术》《焊工工艺学》《金属学基础》等理论书籍,通过不断摸索与钻研,每天早到晚收、多焊多练才取得的成绩。经过日复一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周开强在技术上进步明显,电焊的实操能力日益增强,尤其擅长气体保护焊、手工电弧焊、氩弧焊、气割等多项焊接技术。

二、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各项任务完成出色

2021年,周开强带领班组负责可可盖法兰盘和钢板井壁的现场制作任务。初期,由于分公司刚成立,各项制度都在逐步完善。对此,有些职工不免会对形势任务和制度理解上出现偏差。作为班组长,周开强表现出了较好的责任感,他对分公司的发展充满信心,经常性同班组成员交流思想,向大家宣贯形势与任务,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他积极把日常工作当做检验班组同心力的试金石,不断凝聚班组力量,更好地发挥班组作用,实现效率效能的提升。在具体工作分配上,他总是一马当先,主动承揽难度大、强度高的工作,合理布置日常工作任务,同时带头攻克焊接难题。

法兰盘钢板井壁制作这项工作,不仅焊接的钢板较厚,而且立焊缝、环焊缝、仰焊等难度系数大的固定焊缝全部要求100%探伤合格。当大家都在为工艺难度深感压力大的时刻,周开强却笑着说,“这是难得的实操机会,平时我们想练这些难度大的焊接工件都找不到,现在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锻炼机会,大家一定得好好干。”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的示范和带领下,近两个月工作中,大家的积极性非常高,实现了队伍技术水平提升、施工业绩优良的双赢局面。

三、目标笃定、责任明确,为实现人生价值奋进

工作以来,周开强先后在2018、2019连续两年荣获分公司电焊工技术比赛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周开强在自身学习提升的同时,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传授给同事们,培养了2名焊工人员,并逐步成长为龙湖分公司的技术骨干。面对成绩和荣誉,他总会说:“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就算有点成绩也离不开车间和公司的培养”。

周开强以高超的技艺、认真的态度和出色的业绩,丰富了自己的成长之路。展望未来,他将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一如既往地扎根一线、攻坚克难、勇创佳绩,为电焊人才的培养和公司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一条:电工“首席技师”:王启明
下一条:安徽工人日报丨王宗金:一位特凿首席专家的付出与收获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