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刚,1973年1月出生在宿州一个农村家庭,1991年2月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钻井施工,先后参与了9个煤矿立井井筒和9个桥梁桩基项目的建设。由于踏实肯干、刻苦钻研,他从一名普通工人逐步走到了项目管理岗位,也从大家口中的小徐变成了如今的老徐。
“党员就要有党员的责任、觉悟和样子,无论年龄多大、党龄多长,都要干党员该干的事。”这是徐刚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身体力行的执着坚守。201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徐刚,立足于岗,砥砺于心,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务实钻研的工作“急先锋”
徐刚一以贯之把工作当事业干、把职务当使命看,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
刚参加工作时,他只是一名钻井工学徒,对于钻井的知识如同一张“白纸”,但他踏实肯干爱钻研,跟着钻机队南征北战,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勤学苦练,练就了一身过硬的钻机技术本领。
2009年1月,朱集西矸石井钻井工程项目施工时,正在钻进的钻机动力头撺入泥浆,导致齿轮、轴承不同程度的损坏。按照常规处理方式更换水龙头的泥、水密封件即可,但连续两次更换密封件,漏风进浆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时值隆冬,工人们的手都冻僵了,徐刚担心是安装不到位导致这样的结果,之后清洗装配都是他一人操作,但依然未能解决问题。项目部技术人员对照图纸现场仔细核对结构件、密封件尺寸,也都没有发现异常。探讨中,徐刚提出了疑问:“结构件、密封件核对图纸都没问题,安装过程中反复核查也没有问题,是不是耐磨套有一定磨损才导致唇形密封看似压紧,但实际上通风给压后出现了漏风、进浆通道?能不能将唇型密封压紧弹簧截短,提高唇形密封预压紧力?再试试吧!”项目部领导听取了徐刚的建议,通过试验截短了压紧弹簧,安装完成后通风试机,一切终于恢复了正常,钻台上一片欢呼!
2010年信湖煤矿风井钻井工程项目进点,他再次充当了“急先锋”。由于征迁问题没有完全解决,施工所在地又在麦田里,“四通一平”完全不具备。徐刚主动充当起“先行者”,带着职工一起搭帐篷、打土井、点蜡烛,为了节省油钱,只用一台小型汽油发电机来抽水、做饭。7月的夏季,帐篷内中午的温度高达四十度,晚上蚊虫横行。即便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依旧秉持着特凿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拼搏精神,奋战不懈,深深感动了矿方。在开钻典礼上,矿方领导紧握着徐刚的手激动地说“感谢你,感谢大家,感谢特凿公司,正是有你们和我们一起努力,才保证了今天的按期开钻。”辛苦的努力浇灌了累累硕果。开钻以来,徐刚带领着钻机队,实现了直径6米超前钻连续两个月突破百米大关,刷新了钻进纪录,也正是有了这样一群人,公司负责施工的风井钻井井筒比其他单位施工的主井提前三个月竣工。
2015年,公司承接了台州湾跨海特大桥Z1、Z2、Z3三个墩台的桩基施工任务,因为多次合作,时任项目经理的付新鹏再一次选中了徐刚。公司首次在该项目推行“模拟股份制经营模式”,正是有了徐刚的配合和带动,提前2个月完成该项目施工任务,新的经营模式达到了职工创收、项目创效、企业创誉、甲方获利的“四赢”局面。务实的工作作风、钻研的工作精神以及实实在在的成绩,助推着徐刚不断前进,达到新的高度。
2016年,徐刚被任命为香溪河大桥项目部生产副经理,2017年,被任命为鱼山大桥项目部副经理。一个个项目部一个个职位的背后,凝聚着徐刚的辛勤付出和对工作的认真求索,30年工作的始终如一,是责任如山、是践诺如铁,更是务实钻研的工作“急先锋”。
身先士卒的工作“老黄牛”
细细算来,徐刚今年已经48岁了,但他对工作一如既往的充满热情、充满激情、充满感情,为身边同志树立起榜样。面对可可盖项目部任务繁重的实际状况,他把工程质量放在首位,始终做到思想不松、标准不降、力度不减,确保了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实。很多同志不理解他在这个年龄还如此拼,他却说,正是因为这个年龄才更要拼,再不拼,以后拼的机会就更少了。
在可可盖钻井工程筹备前期,因工作需要,当时担任中钻项目副经理的他被调到了可可盖钻井法项目筹备组担任设备检修小组组长。有人问他“你项目副经理不干,跑这干什么小组长啊?”他笑着回答“在哪里干都一样,组织安排我,说明我还是一个被需要的人。”几十年来,他不曾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一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特凿人。徐刚时刻谨记公司的部署和要求,并且严格贯彻落实。
他把“修旧利废节成本,言传身教育新人”作为信念,把“确保检修质量,助力企业发展”作为宗旨,把“能用绝不浪费,不能用绝不凑合”作为原则,带领检修组积极开展各项检修工作。
2021年4月3日,在可可盖项目部钻井施工区,由于前期矿方没通主电,不具备开钻条件,这样离原定4月5号开钻就缺少很多的辅助条件,加之该钻机已间隔施工近10年,熟练工较少,可谓任务艰巨,困难重重。为抢抓工期,徐刚身先士卒,毅然带领钻机工先把钻机开到井口中心,校合钻机中心、抄平地梁和钻机,再启动门吊将钻头下放到井口,连接风管、风带。由于连续安装赶到夜间作业,视线不好,既要保障施工进度,又要兼顾安全生产,久经磨炼的徐刚凭着丰富的施工经验,沉着冷静带领他的钻机团队历经28小时的连续奋战,终于将钻机安装就绪,具备开钻条件。废寝忘食、辛劳奋战的徐刚团队,此刻脸上都终于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徐刚埋头苦干的样子深深地印刻在大家的心里,“老黄牛”不知何时也悄无声息的成了他的代名词。
“三心二意”的家庭“顶梁柱”
由于长期在施工一线,无法陪伴在家人身边的徐刚总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丈夫,不是一个好父亲,更不是一个好儿子。
2021年正月初六,徐刚家里急电告知80岁的老母亲在皖北矿务局总医院查出直肠癌。听此消息,如同晴天霹雳,一直全心扑在工作上的他心如刀绞,泪水无声的流过脸颊。当时正赶上AD130--1000型钻机进点可可盖煤矿,钻井法施工第一次挺进西部,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对于徐刚来说,可以参与到大钻机重振辉煌的时刻是梦寐以求的事,自己的一身本领也终于有了用武之地。然而,母亲的病情,却使作为家中独子的他陷入了两难的抉择。项目部领导在了解了情况之后,与徐刚进行了深入沟通、细心开导,但是徐刚始终放不下工作,“作为钻机队长,怎么能在这个时候离开呢?”最后在项目部的强制要求下,徐刚才终于返回家中看望母亲。陪在母亲身边的徐刚,却仍然牵挂着工地现场。母亲看出了他的心思,笑着对他说,“我现在也没啥事,按照医生的要求配合定期治疗就行了,到工地去吧,你工作顺了我也就放心了。”就这样,抱着对母亲满心的歉意,徐刚只在家中待了几日就匆匆返回项目。一方面是对于家庭的亏欠与愧疚,一方面是对于工作的牵挂。徐刚默默擦干眼泪,又投入到紧张繁忙的钻井施工中……
7月16日,钻机首次钻进特厚砂层,稍有不慎就有塌孔埋钻的风险。能否保证安全施工,顺利穿越该地层,钻井施工处在了关键节点。然而,忙得不可开交的徐刚此时又接到了家里妻子的电话,“母亲晚上不慎摔倒,造成左臂骨折,本来就身体孱弱的母亲,这一摔更是雪上加霜。”徐刚电话里交代了妻子一翻,自己纠结了好久,“到底回去还是不回去?”他知道,作为儿子,作为丈夫,这个时候家里需要他,但项目处在节点,不亲眼看到钻机顺利穿越砂层,又怎么能放下心呢?最终,他还是选择留在了工地。他在心里默默地说:“妈,请原谅儿子不孝,等工程圆满,我一定陪在您身边尽孝!”
有一种执着,叫选择了扎根特凿,哪怕再苦再累再难,也绝不后退;有一份信念,叫选择了奋斗一线,哪怕承受风吹雨打,也绝不惧怕。徐刚正是有着这样的执着和信念,成了同事眼中依靠又信赖的老徐,他把自己交给特凿这方热土,凭着对钻井事业的热爱与忠诚,用实际行动扛起肩上的责任,用一份真情助力特凿西部钻井梦,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出璀璨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