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化成蝶——“向靳祥生同志学习”系列报道(之三)

发布时间:2013-03-26 11:02:24供稿: 作者:阅读次数:

他的一生,就像一只蛹,历经艰辛终于羽化成蝶,振翅而起却又不幸陨殁,这大约就是天妒英才。

一个大学毕业生走向工作刚刚八年,短短的八年里,他是如何告别“蛹”的时代而羽化成蝶的,这一定是你迫切想知道的。追寻他成长的过程,我发现,靳祥生在这短短的八年里,经过了三次蜕变,获得了飞翔的自由。

第一次蜕变,是从一个大学生到工程技术骨干的转型。2004年9月,靳祥生大学毕业到淮南工程处刘庄项目部报到的时候,他其实并不清楚,自己大学四年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对将要从事的冻结技术工作,是基本不对口的。面对冻结站庞大的压缩机组和入地几百米深的冻结管,怎么办?他用行动作答。“没有大学生的那种娇气,有股子钻劲,这是小靳当时给我们大家留下的最初印象。”时任刘庄项目部经理的淮南工程处处长陆卫国如是说。没有娇气,就能俯下身子沉下心去做事;有钻劲,才能主动去学习。他的努力大家都能看到:大学课堂里没学到的,就找辅导书自学,书本里没有的,就去请教领导和老工人。项目部和技术科有限的工程指导书几乎被他借阅一遍,而那时候在刘庄项目部工作过的站长班长们,又有谁没被小靳追问过这样那样的现场技术问题呢?就这样,从基础的冻结工艺三大循环系统,到复杂的技术分析,他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掌握了冻结施工技术的主要内容,协助工程部做好了大量的技术工作,很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

他的出类拔萃得到了领导和职工的一致肯定,在工程处的重点培养下,靳祥生的工程技术之路越走越宽阔。“亚洲第一井”口孜东新颖的多排孔设计,内蒙古母杜柴登特殊的地质条件,板集的高难度破损井壁修复,在这些重点工程的施工中,无不包含着他付出的智慧和汗水。短短六七年的时间,他完成了从一个稚嫩的大学生,到一个合格的技术员,再到一个称职的工程部长和优秀的技术负责人,直至企业技术骨干的蜕变。

第二次蜕变,就要从我们企业的特点说起了。特殊凿井作为技术含量较高的施工行业,有着工期短、人员少的特点,往往一个造价上亿的项目,工期只有300多天,项目部人数也就30多人,这就决定了企业对既懂技术,又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正是在这种形势下,2011年3月,带着处领导的期望,靳祥生被任命为板集项目部常务副经理,正式担负起这个造价近2亿元的重点项目部的现场管理重担。这次从工程技术人员到项目管理人员的转型,对靳祥生来说,不仅仅是更进一步的机遇,更是挑战。因为项目部的管理工作,对内包括技术、施工、安全、经营等诸多方面,对外还有业主、地方等许多需要协调的关系,零零总总,涵盖众多。只有各项工作管理得当,协调到位,才能发挥出这个集体的最大效益,否则就会影响全局。

第一次担任项目现场负责人的靳祥生没有让人失望,他把技术工作上的那股子实干劲用到了管理工作上来。几个月下来,小靳硬是靠着平易近人的态度、以身作则的作风和不拖不推的原则,带动板集项目部的各项管理工作开展的井井有条。小靳走了以后,板集项目部的很多老工人都还不时念叨起这个不像领导的大小伙子,“这么年轻当上经理还对工人客客气气的,到哪里去找!什么工作都带头走在前面,脏活累活都干,跟着这样的领导,谁还好意思去拖后腿?”

小靳深知项目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这方面,靳祥生和淮南工程处处长助理梅家敏有过不少交流。小靳曾对梅家敏说过,管理这件事情,重点不在精,也不在细,而是难在执行。只要集团和工程处现行的规章制度在项目部得到充分执行,效益和效率就相当可观了。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板集的一年多来,靳祥生一直不断坚持把贯彻执行现有制度作为工作重点,借着“管理效益年”活动的东风,配合工程处在成本核算、班组核算和绩效考核,在安全、科研、施工等方面,求稳不冒进,求新不破旧,做足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去年集团进行的经营管理大检查中,板集项目部在全集团几百个项目部中,获得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在年初的集团工作会议上,板集项目部再次收获“先进集体”和“安全生产优秀项目部”两项殊荣,只是他本人却再无法目睹着两块奖牌。

在项目管理工作中,还有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外部协调。协调搞好和业主、地方以及其他的关系,既是“干一项工程,交一批朋友”,也能够为后续合作、工程款回收等赢得便利,尤其在当前卖方市场的形势下,理顺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这项工作肯定是个难以下手的烫手山芋,但对靳祥生来说,已经驾轻就熟。本就性格开朗的他,经过几年的历练,在对外联系、组织协调上已经能够独当一面。用陆处长的话来说,“小靳在这方面有悟性,明白事。”

第三次蜕变,始于去年8月底。为应对严峻的市场形势,淮南工程处专门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西北办事处,负责西北地区的市场开发工作,靳祥生担任副主任。当时板集项目部已经进入了相对轻松的运转期,他原本可以好好歇息一下,但面对此次角色的再次转变,靳祥生依旧毫无怨言,毅然领命出征。经历过母杜柴登的考验,他已经对“胡天八月即飞雪”的气候无所畏惧,但西北的市场,却也如同当地的天气一般透着阵阵寒意。

事在人为,为了开拓新的项目,稳住到手项目,小靳最后几个月的时光全部留在了那里。在多方努力下,去年岁末,西北市场捷报传来,造价近2亿元的巴楞项目敲定,为淮南工程处献上新春厚礼。即将走马上任巴楞项目常务经理的靳祥生,已经开始安排项目部的工作,下一步的西北市场开发计划,也已按照领导指示,提上日程。按理说,小靳又可以歇一歇了。然而,随着一串刺耳的刹车声,一切戛然而止。

回首靳祥生参加工作以来,经历的这三次蜕变,虽节点和类型各不相同,但却有一个主线贯穿始终,那就是不断地去主动适应企业需要,靠学习提水平,用实践强素质,努力成长为复合型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他做到了。

最后再用几句话遥寄哀思:三次辛苦却完美的蜕变给年轻人树立了榜样/八年的时光书写了平凡却动人的篇章/塞外的天空风正劲足/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

上一条:脚踏实地硕果多——“向靳祥生同志学习”系列报道(之四)
下一条:青春,在奉献中淬炼成钢——“向靳祥生同志学习”系列报道(之二)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