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硕果多——“向靳祥生同志学习”系列报道(之四)

发布时间:2013-03-26 11:09:46供稿: 作者:阅读次数:

2004年秋天,年轻帅气、充满活力的靳祥生同志应聘来到中煤矿建集团淮南工程处,从一个繁华都市的大学生成为了荒郊野外的一线工人。靳祥生同志本科学习的土木工程专业,从事的却是井筒冻结工作。虽然专业不对口,但是他脚踏实地、勤奋好学,短短八年时间,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迅速成长为淮南工程处副总工程师,不仅冻结专业技术日益增长,更在科研、创优等方面成果显著。他走了,把宝贵的经验、丰硕的成果留下了。

“这个井值得研究”

2005年,参加工作仅一年的他,肩负着领导的重托、职工的期望,担任被誉为“亚洲第一井”的口孜东煤矿工程部长,成为淮南工程处成长最快、最年轻的工程部长。

口孜东煤矿主井表土567m,冻结深度737m,是当时冻结深度最深、冻结表土层最厚的井筒。再加上地层温度高、冻土强度低、粘土蠕变量大,施工难度不言而喻。

不到26岁的工程部长上任了,处领导语重心长的对他说:这个井地质条件复杂,冻结深度深、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面临挑战多,值得好好研究研究。于是,仅以口孜东煤矿主副井冻结工程为依托,靳祥生同志组织并参与的科研课题就有近十项,如《740m冻结钻孔施工技术》、《大型井架基础防冻胀施工技术研究》、《大型冷冻站节能降耗技术研究》、《冻结壁厚度实时监测技术研究》、《口孜东煤矿冻结工程监测技术研究》、《737m冻结施工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737m冻结施工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科研成果,曾获淮北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荣耀的背后,总有辛勤的汗水。为严把超深孔钻孔质量关,靳祥生同志跟技术员两班倒,轮流跟踪施工进度。有一次,主排深孔钻进至540m左右粘土层时,钻孔偏斜超设计100mm。这次正值靳祥生同志跟班,他看到数据后,立即要求进行定向纠偏。此时,打钻现场负责人跟他说,“偏值不大,用钻杆就可以纠过来了,没有必要进行定向,领导您就通融下。”众所所周知定向纠偏效果好,但是成本高、耗时长。靳祥生同志坚持,“必须得定向,不是我为难你们,钻打的不好,怎能有好的冻结效果。”他们只好进行定向纠偏,边工作边抱怨:“这小伙子要求太严了!”

靳祥生同志的严格,不仅体现在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上,更体现在对自己的技术水平上。因为专业不对口,很多东西都得从零学起,同事们之间的吃喝玩乐,他几乎不参与。据朱宗振回忆:我跟小靳一屋,睡到半夜醒来,经常见他还在灯下看书。

口孜东煤矿冻结工程进展非常顺利,名声享誉国内外,国内知名冻结领域专家、乌克兰冻结专家组都曾慕名参观考察。在靳祥生及其团队的共同艰辛努力下,科技成果经专家鉴定,口孜东主副井冻结工程“集成了高精度靶域定向钻进、及时监测分析等关键技术,采用了多圈孔分时冻结方式,有效释放了排间冻胀应力,开创了我国最深冻结工程的先河,解决了超深冻结工程中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科研成果《737m冻结施工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超深冻结凿井技术的进步,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淮南工程处承接的杨村煤矿主、风井冻结工程,表土层厚超过500m,冻结深度大达800m,口孜东煤矿的科研成果,对于杨村煤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口孜东,靳祥生同志除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创优工程、QC活动同样留下了他努力的足迹。《国投新集口孜东主井井筒冻结及掘砌工程》荣获2011年“煤炭行业优质工程称号”;以《737m超深冻结钻孔偏斜质量控制》为课题的口孜东项目部QC小组获“2010年全国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

成果小,作用大

2011年靳祥生同志任板集冻结工程常务副经理。由于板集煤矿的特殊性,副井方案设计采用局部冻结方式。当时局部冻结工艺较为成熟的是采用双塑料管局部冻结,但是在采用这种常规冻结器头部结构进行盐水循环时,由于冻结管中环形空间压力大,冻结器内回液管因受压变形截面变小影响了盐水流量,严重时可导致局部冻结工艺无法正常实施。压力再一次落在了靳祥生身上:必须想办法保证冻结器能够正常使用。

冻结器内回液管的截面变小,主要是因为回液管内部的压力小、外部的压力大,如果能够想办法把回液管的内、外联通,没有了压力差就不会压扁回液管。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只有自己摸索。靳祥生带领同事们通过对冻结工艺流程的进一步研究及对冻结器头部的仔细观察,决定对冻结器头部结构进行改进。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在分别设置有供液管和回液管的冻结管的侧部通过一截止阀连接一平衡管,平衡管的另一端与处在冻结管的外部的回液管相连通。拥有这一科学思路做引导,说干就干,靳祥生与同事们马上行到起来,对原所有冻结器头部进行改进,他一直在施工现场,亲自指导电焊工如何操作。

通过实践,证明这种改进后的冻结器头部结构能够有效避免回液管因受压变形、截面变小影响流量,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不影响盐水流量,冻结器内部纵向测温方便,为冻结修复工程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而且冻结器头部可以重复使用,效益十分显著。

成果虽小,但作用甚大。为了使成功的经验可以积淀下来,并对以后的工程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靳祥生立即组织项目部人员开展“五小”成果整理,立题为《双塑料供液管局部冻结器头部结构改造》,该成果曾获集体2011年度优秀“五小”成果一等奖。

在工程施工中,有很多的小发明、小创造、小改进,用过就用过了,很少有人对其进行总结,到了下一个工地,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仍需要重新构思、梳理。靳祥生同志在工作中,十分注重成功经验的总结,除了上面提到的“五小”成果外,还有《光纤测温技术的革新与应用》、《防冻水文管结构发明》、《盐水干管补漏方法的改进》、《液氮冻结器内部温度监测工艺》、《热虹吸储液桶平衡管的应用》等。这些“五小”成果,均受到了中煤矿建集团不同程度的奖励。

上一条:于细微处见真情——“向靳祥生同志学习”系列报道(之五)
下一条:羽化成蝶——“向靳祥生同志学习”系列报道(之三)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