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可惜,我没有找到靳祥生参加工作后他一直用以自勉的这句话,也不知其出处,只听室友说,它很长一段时间就贴在他的床头,龙飞凤舞,似欲破壁而出。
但,循着靳祥生短短8年的工作履痕,我还是一下子读懂了这两句诗:“巢”,便是家,父母、妻儿、天伦之乐,“天”,便是理想、是追求、是事业。香巢虽暖,却是小爱,而搏击蓝天,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那才是大爱。
许多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大多喜欢这类励志之语,但真正践行的并不多见,而靳祥生却用他短暂的青春生动的诠释了一直鼓荡于他胸间的巡弋蓝天的大爱。
一、“再没有谁比这孩子更孝顺了”
靳祥生魂归故里的那一天,父母那两间低矮破旧的村舍里外都挤满了人。男男女女都陪着悲痛欲绝的父母流泪,一位白发苍苍的邻家奶奶抹泪说,“再没有谁比这孩子更孝顺了。”有邻居说,他上学那阵子,知道家里穷,别人都从家里要钱,他却往家里寄钱,听讲他上完课还出去打工,嘴里省、牙上刮,照顾娘老子……
已经哭哑了嗓子的老母亲,扯住了自己的上衣给大家看:“全是新的,都是孩子买的,可你看俺孩,一年到头就是一身工作服……说他,他就笑,说工地上穿不了好衣服,他舍不得呀!”
孩子常年难得回家,父母哪有不牵挂的,可两个老人都是通情达理之人,从不埋怨。出事前一天,靳祥生接到公司电话,要他回来参加《身边的精彩》一书的修改,那上边有他的事迹,他高兴地给父母挂了个要回家的电话,老父亲一大早便去了集市,买回了一条大鲤鱼,儿子喜欢吃鱼。可是工地拖住了他,要洽谈巴愣矿的一个合同。现在,那条鱼还躺在墙角的木盆里,孩子再也吃不上父母给他买的鱼了。
靳祥生叔叔是个教书的,文化高,他说:“孩子起小就懂事,只要他父母有个头疼脑热,他就日夜守在床前,不吃不喝,有三个小钱,都要塞进他娘兜里。参加工作了,每晚一个电话,他爸接了电话还不算,他还要听到娘的声音,要不就放不下心……没想到单位这么忙,一年回不了几次家,回家了就守在父母身边,哪都不去。这样的孩子,哪里去找?“屋角里还堆放着一大筐苹果,那是上个月小靳托人从外地捎给父母的,“没人吃,都烂了。”
孝亲,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在靳祥生身上流淌着人类文明的滚烫血液。
二、“他就是觉得对不起我。”
过了“而立”之年才结婚的小靳,妻子是一名中学教师,也是他的“网友”。
多少年里,一米八的个子,阳光、帅气的靳祥祥生,按理说是不缺女人的,可是谈一个“崩”一个,“崩”了的原因就是一个,女孩子们无法想像和一个常年“野外”施工的人共筑香巢。牛郎与织女,再怎么“恩爱”,也是常人不愿选择的。
靳祥生用他的坦诚,用他对事业的挚爱,用他对美好前景的描绘俘获了妻子的芳心。
蜜月未完,冒着倾盆大雨,靳祥生便受命奔赴内蒙工地。站台上夫妻“执手相看泪眼”,把重聚寄托于春节,而那个春节期间,正是母杜柴登项目部工作最吃紧的日子,靳祥生只能爽约,妻子电话中一千次的问,他一千次的请求谅解,直到来年三月,他才披着满身沙层与疲惫回到父母、爱妻身边。
“结婚四年,对这种生活状态我都麻木了。”和处女工部主任任晓芬说这番话的时候,是在银川宾仪馆附近的一家宾馆里。夜已静,靳祥生妻子的情绪木然:“我们孩子都三岁了,却只认识照片上的爸爸。他半年回一趟家,孩子就往我身后躲,当他陌生人。我就指着照片对孩子说,‘你看,他不就是这个你天天想的爸爸么?’语未毕,木然的脸上泪已涔涔。
至今让妻子耿耿于怀的是,前年孩子高烧不退,最终烧成了肺炎!一天N个电话,靳祥生就是不回。妻子说,要是他还在内蒙我也不生气,可那时他是在板集,近在咫尺,两个小时的车程他也不赶回来,难道这孩子是别人的呀?
她说,后来实在没辙了,她才把电话打给了陆处,是陆处从合肥赶回工地硬把小靳塞进了他的小车,他才赶回了淮北,并在妻子震怒之后解释了原委:板集那边还在论证一个施工方案,他根本脱不了身。叙到这儿,在宁夏宾馆的床上,双手抱膝的这个女人,心情十分复杂:“你们说他这好、那好、可他这个人就是不讲理:我电话里问他,你甜言蜜语说我是属于你的,那你是属于谁的?你猜他怎么说,他说,‘你肯定是属于我的,但我不能属于你一个人的,我还是属于企业的。’任晓芬说,我听出来了,她对小靳心存埋怨,但这里也有骄傲,她还是很看重小靳这个人的,她打心眼里知道小靳是多么爱她。”
2011年暑假,在领导和同事们的一再提议下,小靳把妻儿接到了板集项目部,让大家目睹了靳祥生对妻儿的那份发自内心深处的爱:为妻子洗衣、梳头、捶背、洗脚,顶着孩子在项目部大院里扭秧歌,一手牵着妻子,一手牵着孩子旁若无人的在田间散步,哎呀,可没少招来调侃与羡慕,“看把我们靳经理美的!”
“那个暑假,是我们婚后最幸福的时光,”靳祥生妻子带着莹莹泪光仰起脸来,“我知道,他总是觉得欠我的,有个机会就想补偿。”
补偿妻儿,补偿父母,是靳祥生多年夙愿。去年,他贷款从市里买了房子,还没装修好,出事了,他没能亲见年迈的父母搬离那个低矮、潮湿的村舍住进宽敞明亮的大房子,没能亲见自己的妻儿住进那间有空调、有电脑、有梳妆台,还准备堆满儿童玩具的新居,就匆匆而去了。
三、“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企业。”
2003年从北方工业大学毕业之后,靳祥生到南方打工,见识了大学生就业之难、生存之艰。2004年淮南工程处给了他进入国企的机会,很快让他感受到这家企业与众不同的人文关怀带来的温暖。事实上,他是以一颗质朴的感恩之心,践行了他对这家企业的挚爱与忠诚,这是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企业”的原动力。
这个由陆卫国处长给出的评价,是我在多次的不同群体采访中得到的最为一致的认同,他舍弃了小家,选择了事业,他亏欠了亲人,却为自己所在的企业奉献出最宝贵的青春,入职8年,留下的是一串闪闪发光的脚印:
2004年参加工作,仅仅一个刘庄项目部的磨炼,2005年年仅25岁的靳祥生就成为口孜东这座号称“亚洲第一井”特大矿井冻结工程的工程部长,2008年已能独当一面成为母杜柴登项目部的常务副经理,2011年8月,他再挑重担,肩负起板集三个严重破损井筒的冻结修复工程重任,而且每战必捷,团结和带领职工为企业创造出了那么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已经竣工的口孜东矿冻结工程,刷新了亚洲井深最大、表土层最厚、地质条件特复杂的记录,成为内地深厚表土层施工的样板工程;母杜柴登项目工程作为该企业一个进军大西北市场的战略性工程,克服了自然地质环境极端恶劣、施工难度前所未有等重重困难,为大西北施工锻炼了队伍、积累了经验,扩大了市场份额,其市场扩展的战略意义非同一般;而板集三个严重破损井筒的修复,填补了国内外冻结修复工程空白,衍生了诸多科研成果,彰显了企业强劲的科研开发与施工的整体实力,为企业赢得了美誉。而正当企业把内蒙巴楞矿这个2.08亿的施工重任放在他肩上,希冀他有更大作为的时候,惨祸天降,为他灿烂的青春划上了残酷的句号!
我知道,这些粗略的概括虽然陈述了部分事实,但较之靳祥生日常工作中的表现是多么苍白!
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谁不憧憬都市的繁华与生活的安逸?谁不想朝九晚五,拿一份稳定的报酬?谁不想8小时之外或承欢膝下以尽孝道,或携妻将子尽享天伦之乐?可是靳祥生,从大学毕业到参加工作短短的8年里有哪一天能不风雨兼程,在酷暑与严寒中挥洒汗水与热血,把全部的爱给了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事业?我曾把靳祥生的事迹拿给我同事的一个正读大学的孩子看,孩子说:这是不可想象的,要是真的,太伟大了!
我告诉那个孩子,我写的这一切都是真的,我说你见过燕雀吗?它们为什么飞不高,飞不远,经不得风,耐不得雨;你听说过鲲鹏吗?他们为什么会一飞冲天,扶摇直上九万里?“小爱筑巢,大爱巡天”,此即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