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军:在戈壁滩唱响青春之歌

发布时间:2013-03-11 16:00:56供稿: 作者:阅读次数:

一个工程接着一个工程,从一个地方来到另外一个地方,弹指间,8年光阴在奔波中悄悄流逝。中煤矿建集团冻结工程处副总工程师、甘肃省山丹县花草滩煤矿副井冻结工程项目部经理刘亚军相继完成了河南赵固、安徽钱营孜、山东双合、甘肃花草滩等十余个项目,从技术员、工程部长、技术负责人成长为项目部经理。

2011年8月,刘亚军被任命为甘肃省花草滩项目的负责人。花草滩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东南42千米处。乍听起来,那里像是一个草长莺飞、河滩遍布的好地方,可实际上除了石头、就是黄沙,荒凉的戈壁滩绵延不绝,是一个鲜有生命喧闹的冷清世界!然而,就是在那不毛之地,刘亚军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奋进之歌。

2011年8月16日,花草滩项目正式开工,刘亚军带队进驻这里,当地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立刻给他们来了个“下马威”:干燥的狂风吹得人七窍生烟、鼻孔流血。第一次来到海拔2040米左右的荒漠草原,大家都感到身体不适,感冒、拉肚子、水土不服还夹杂着高原反应……一名职工病倒了,两名职工病倒了……大家的身体状况都不佳,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刘亚军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急忙安排同事们就医购药,并调整了施工时间。

唐代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2011年9月,当郁郁葱葱的淮北平原还是炎炎夏日的时候,花草滩的第一场雪已经纷纷扬扬地落下来,漫长而寒冷的冬季拉开了序幕。

戈壁滩的风刮起来是恐怖的,像刀子割在皮肤上一样。有一次,刘亚军带队进行冻结孔施工质量监测,大风骤起,天昏地暗。他连忙招呼大家用身体盖住测量器。大粒大粒的石子飞起来敲打在刘亚军和同事们的背上、头上和脸上,但他们没有躲闪,仍旧紧紧抱着仪器。风沙过后,大家走在路上留下了一串脚印,脱下身上穿的外套抖下一杯细沙……

“给多少钱,我也不干了!”恶劣的环境让有些年轻人打起了“退堂鼓”。刘亚军一方面做着思想工作,一方面以身作则,拎起工具冲到了第一线。

仅用了短短1个月时间,刘亚军就带领“先头部队”搭起了近40平方米的站房、安装了5组设备。12月1日,他们还实现了“低温盐水制造车间”正式运作。

由于甘肃花草滩煤矿工程是甘肃省中东部(河西走廊)第一个使用冻结法施工的省级重点工程,关系到该地区对冻结工艺的认可,意义重大,因此刘亚军十分重视。但是,在戈壁滩使用冻结法施工,能借鉴的地质资料却少之又少。

在冻结打钻施工中,刘亚军摸索着前行,带领项目部有效地解决了“打钻漏浆”、“钻头被卡”等难题,填补了该地区冻结造孔的空白,也为同类地质提供了经验。

2012年1月23日,龙年大年初一,副井传来喜讯,水文孔如期“冒水”,冻结屏障封闭合围。3天后,井筒顺利开挖。6月底,副井掘深已经近400米,月平均成井超过100米。花草滩项目工程施工全面向好。

在花草滩项目部工作期间,刘亚军参加全国联考考取安徽理工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硕士,还通过了一级建造师考试。他不但“善其身”,更愿“济天下”。利用停止运转的机器,他教会大家开启机器和停止机器及相关准备工作;他又把“数据设定”全部打乱,让职工一点点调试到正常状态……通过这样“手把手”、“面对面”地实践教学,刘亚军带出了一个又一个“技术能手”。他认为,把职工培训好,让大家增长本领,是项目经理义不容辞的责任。

近年来,刘亚军赢得了很多荣誉:荣获“全国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三等奖”;获得“中煤矿建集团优秀施工组织设计一等奖”;赢得“中煤矿建集团先进工作者”称号等。

刘亚军的QQ签名已经3年没有更换,一如既往地写着,“我并不孤单,只是因为想你,我才寂寞。”这是他对妻子的真情告白。原来,刘亚军结婚时正遇到施工紧张期。他仅仅休息了6天,匆匆办完婚礼又赶赴工地。对家人,他心中满怀愧疚。他说:“把他们藏在心里,我不孤单;但不在他们身边,我又是寂寞的。”

山花烂漫,青山不老,刘亚军抱定信念、坚守理想,在茫茫戈壁滩唱响青春之歌!□

上一条:嫁人就要嫁给工程郎(小品)
下一条:林桂皖:“钉子”一样的人物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