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大多数人眼里,一线优秀的职工须得满身油污、满脸胡渣才能凸显他的忘我工作,然而,张翔第一次出现在笔者眼前的时候,却是一个干净帅气的小伙儿。1989年出生的他,自2008年参加工作以来已经先后经历了8个项目部,在青年职工中算是资历较高的“老职工”了,在实习期间就荣获冻结处“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现任冻结处许疃煤矿冻结项目部冻结站副站长。
对于企业,张翔有着特殊的感情。爷爷曾经是34处(特凿公司前身)的老冻安工,父亲是处钻机分公司的一名竖井钻机工,他是典型的“特三代”。在祖辈和父辈的耳濡目染中,他对冻结工作既亲切又好奇。但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只有20岁的他还是无法适应工地的单调生活,“刚开始到工地真的很不爽,生活太单调,谈对象都费事”,但是他并没有退缩,他开始自己寻找乐趣。
张翔寻找的第一个乐趣就是学习,他跟着老师傅忙前忙后,开始学习各种施工安装、运转流程,“学习过程是愉快的,每天都会有收获”,张翔说他遇到了最好的师傅们,从他们身上他学到了很多工作上的知识和技能,也学习到他们吃苦耐劳、默默耕耘的工作态度。“割铆焊、安装、运转,就是比较专业的电路布排,他都懂,一个人可以抵几个人,有些工作还得指望他带着老工人去做,这都是他在以前的工作中留意学到的,小伙子对待工作扎实。”许疃项目部胡友利经理说起项目安装工作时,对张翔的表现十二分的满意。“冻结站的一些具体工作我已经可以独立处理了,我现在唯一没有接触的就是大班了,希望以后自己可以加强检修这一块的学习。”他身上总是充满着一种向上的求知欲。
有人喜欢以苦为乐,张翔应该是其中的佼佼者。张翔说,他不怕吃苦,怕只怕自己不能吃苦。2012年3月份,霍邱张家夏楼项目部正值忙碌的拆除施工阶段,为了赶工期,他自告奋勇利用午休的时间加班加点,在阴寒的地沟槽里拆割集液圈,手烫伤了都没有发觉。“工作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有使不完的劲,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辛苦,都说我们这一代是不能吃苦的一代,我想用汗水证明自己的努力和成长”,他的话语里满是轻松,全然忘了手上的一个个疤痕。
功夫不负有心人,别看他年纪小、工作时间也不算长,可就是这个25岁的小伙子,凭着自己积累的工作经验和各类技能,已经是很多人的“师傅”了。在安装技巧、运转数据分析、故障摸排等方面,只要他懂的会的都和其他职工一同分享,很多刚上班实习的大学生都跟着他学习冻结站房运转知识。“我很幸运,刚上班就遇到了一位师傅,他教会我很多东西,对我影响很大,对于我们来说,把自己会的东西与别人一起分享,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正是他认为很平常的事情,在向我们传达和昭示着青年成长和企业延续的不竭动力。
在刚刚结束的许疃项目部积极运转期劳动竞赛中,张翔和他所带领的班组被评为“先进班组”,为了能使水文孔早日冒水实现井筒交圈,张翔带领班组4人主动放弃正常休班时间,坚持奋战在施工一线,确保10台机组的高效运行,竞赛期间创下了5天盐水温度达到-28℃、7天-30℃的骄人成果,为井筒冻结交圈、提前14天冒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和我们同龄人一样,这个25岁的大男孩,爱看电影、爱看篮球,但也有着难得的成熟和内敛,就像他说的那样,对待工作认真,对待生活热情,在青春的这条路上,我们应该且歌且行,格外精彩。
后记:其实,他和我们很多一线职工一样普普通通,可走近他,你才会发现,在他的身上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让我们觉得年轻真好。我们常说要做多大多大的事情,成就多高多高的业绩,可往往忽略了脚下,在他身上,有一种特别平实的东西,可以让我们这颗年轻浮躁的心静下来,低下头,扎实走好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