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前,有一位胸怀大志的大学毕业生选择了特凿旗下的一个工程处,可是不到三个月,其雄才大略便被野外单调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消磨无几,萌生了退意,抵挡不了社会上目迷五色的信息诱惑,欲另谋高就,虽经一再挽留,最终还是绝尘而去。
人各有志,不能勉强,但这个处的党委书记在其辞行时为他留了回头路:“你到社会上看看也好,找不到你满意的,随时可以回来,我们仍然欢迎你!”
有趣的是,不到半年,这位绝尘而去的大学生,“绕树三匝”又回到了这个工程处,而且还带回了他的两位同学,一干数年,三人至今还在工程处不同岗位上工作,而更加让人瞠目结舌的是,他带过来的这两名同学,经过数年奋斗,一人已担负起项目经理的重任,另一人当上了技术科长,而他本人至今还是一个普通技术员。
这三个大学生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小故事,是处党委书记倪木楠在基层与职工座谈时,“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信手拈来的一段亲身经历。上面提到的党委书记,便是倪木楠书记本人。
故事虽小,意义很深。那位大学生去而复返,一方面暴露了青年人好高骛远、这山望着那山高、不切实际的择业观;另一方面也告诉年青人没有世外桃源,“丰满的理想,骨感的现实”,这才是真实的生活,要缩短二者之间的距离,只有靠自身的努力。让人抱憾的是他所带回来的那两位同学在彼此相同的工作生活环境里比他进步更快,收获更大,不能不说,他虽然“去而复返”,但缺了点那两位同学的进取精神,种瓜种豆,天道总是酬勤。
这个发人深省的身边小故事给我们另一个启发是:假使当年的党委书记没有为这个执意离开的年轻人留下“找不到满意的可以随时回来”的“回头路”,企业将失去三个有用之才——人性化的关怀不仅改变了三个年轻人处于人生十字路口的命运,也为企业留住了人才,而人才才是企业最最宝贵的财富,我们的企业管理者对此当有更深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