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第一个软岩冻结深井施工纪实
汪 鹏
2007年9月26日,55岁的安徽淮北人张世顺,背着背包从徐州坐火车直奔大西北,来到陕西省长武县冉店乡,在黄土高原一个普通的山沟里,负责打钻施工,这是胡家河煤矿正式建设的第一道工序。
胡家河煤矿是国家“十一五”重点工程,总投资30亿元,是当时陕西省最深最大的立井。矿井由主井、副井和风井3个立井组成,其中,主井施工最大的直径在9米以上,均属超大断面施工,矿井瓦斯含量居全省煤矿之最;设计年产1100万吨煤炭,矿井深568米,采用基岩全井筒冻结法施工,当时在全国尚属首例。
一
“冻结施工”是利用人工制冷技术使地下水结冰稳固,然后从中挖掘建井的一种施工工法。
资料显示,我国自1955年首次使用冻结法凿井以来,已累计建造了700多个立井,总延米达到150千米,成为世界上应用冻结法凿井最多的国家。该项技术在我国中东部深厚表土层中广泛应用,技术和理论都很成熟,但是在西部软岩地层应用,胡家河煤矿建设还是第一次。
“过去常用的方法基本上已不适用,当时,软岩冻结的理论研究处于空白状态。”我国知名冻结专家、中煤特凿总工程师王宗金介绍。同时,他提出了软岩冻结施工几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低温岩石力学研究、温度场分布研究、软岩冻土强度和稳定性检验等技术在国内都是空白。”
“虽然有所准备,但是遇到施工难题时,还是有些措手不及。”冻结工程处胡家河项目部经理林桂皖说。
“2007年11月3日,我们9台钻机相继开钻,几个小时后,钻孔全部漏浆。”张世顺回想起当天施工的情况时说,“进尺慢、断钻杆、卡钻具、掉钻头、难纠偏等问题接踵而至,1台钻机12小时只能钻进几米,多台钻机被迫停钻。”
为此,冻结工程处及时会同西安科技大学、煤炭设计研究院西安分院等单位的专家开展联合攻关。杨更社教授是西安科技大学省级博士点重点学科——岩土工程学科带头人,他提出:“软岩在没有水时稳定性较好,强度也较高,但是遇水就像泥一样软化甚至溶解。”
与此同时,张世顺等施工人员制订了针对软岩特征的施工方案:调整钻杆和钻头配备,跟踪测量,及时纠正偏斜;采用大比重优质化学泥浆,保护施工孔壁,防止软岩溶解、砂岩缩颈导致的塌孔和砾石层掉块导致的卡钻,也避免了多含水层之间串水扰动地层带来的打钻困难。
钻孔打成以后要及时下放冻结管,冻结管下放成功后还要使用水泥把泥浆置换出来,使冻结管与孔壁之间的环形孔间得以充分充填。
“国外矿井出现过因环形孔间涌水高达200立方米/小时而停产的悲剧。”林桂皖告诉施工人员。
二
2008年初,在黑河河滩雪地里,建起了一座由14组机组组成的大型现代化冷冻站。
“打钻难题攻克后,更多的冻结施工难题开始出现。”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彭承说,“水、煤层瓦斯和高温是3只最大的‘拦路虎’。”
“首先是水,该地区地下水资源非常丰富,共有13个含水层,每个含水层单层涌水量就达1500立方米/小时,总涌水量每小时上万立方米。”
地下水流速达到一天20米,“一般情况下,地下水流速达到一天6米以上就严重影响冻结效果了。”彭承说道,“可以想象冻结难度有多大了。”
本来强度就不高的井筒围岩,因水浸泡会更软,使施工难度倍增,冻结效果会相应变差。
“其次,井筒要穿越一段20多米厚的煤层,煤层自身强度较低,且含水率小,传热系数小,不易结冰冻结。”
煤层里赋存着大量的水和瓦斯等成分,特别是瓦斯绝对涌出量达到61立方米/分钟,在陕西省煤矿中是最高的。
“瓦斯在地下和煤共生了几亿年,释放时容易发生爆炸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强化冻结,使冻结帷幕密封性能增强,才能确保安全施工。”
高温是冻结的天敌,而该处的地层地温将近40摄氏度。“井底坐落在软泥岩上,由于地层地温高,为了防止井筒掘进到底时不出现井底涌水,部分冻结孔在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又延伸了6米,以确保井筒施工安全。”
优质的冻结效果创造了良好的掘进环境,当年主井井筒施工创造了全国特大断面全深冻结井筒月进120米的施工纪录。
三
在施工进展的同时,中煤特凿公司联合了西安科技大学、煤炭设计研究院西安分院等单位开展了《深厚富水软岩井筒冻结关键技术研究》,利用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设备完成了项目中的部分试验,使该工程成为集施工生产和科研试验于一体的项目。
“特别是采用了先进的温度传感器,掌握了每根冻结管的工作状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冻结壁得以均衡发展。”王宗金表示,“我们还采用了新型压力传感器,对冻结过程中不同位置、不同深度、不同土层的冻结壁内部压力进行现场实测研究,这些都为深厚岩层井筒冻结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2年2月6日,国家一级科技查新单位——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给出了结论:“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能够确保胡家河煤矿冻结方案安全可靠、技术经济合理,还将开创我国深井全软岩冻结工程的先河。”
2012年,《胡家河矿井560米深厚软岩层全深冻结凿井技术攻关与快速施工》项目获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获得国家能源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中国煤炭建设协会会长安和人2012年4月到胡家河矿视察,非常感慨地说:“胡家河矿建设的成功,标志着我国井工矿井建设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为我国以后建设同类型矿井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此外,该工程还实现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煤特凿冻结工程处陆续承建了胡家河煤矿主井、副井、风井冻结工程,孟村煤矿主井、风井冻结工程。
2012年8月10日,孟村煤矿风井冻结施工的冷冻机停止运转,标志着在该矿区的冻结施工圆满结束。
“前后5年,我参与了5个井筒的建设。”林桂皖谈起这几年很是自豪。而令冻结工程处自豪的是,在胡家河矿区方圆百里内,他们负责承揽了核桃峪风井、高家堡风井等10余个项目,工程累计造价近7亿元。
“这都得益于冻结工程处在胡家河项目中的出色表现。”林桂皖道出了“干一项工程、拓一方市场”的原因。
四
5年后,张世顺已经60岁了,他在退休之前又去了一趟胡家河,这次从淮北坐汽车只用了8个多小时,福银高速直达矿区。
远远望去,矿区附近黑河上的大桥如游龙一般,气势恢宏,桥的西边一座亚洲最大的火电厂已经建成,桥的东边有3座高大壮观的井架。
“5年间,这条山沟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矿井建设中,我们攻克了最大的施工难题,有特殊凿井队伍付出的艰辛。”张世顺在一篇工作日记中这样写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