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铸“心”,锻造核心竞争力

发布时间:2021-11-12 10:31:39供稿:公司办公室 作者:马国君阅读次数:

10月15日、10月28日,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2份名单先后公布,公司荣登榜单。至此,与此前认定的安徽省特殊凿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和2个职工创新工作室共同构建了新的“特凿科创平台体系”,为完成公司“十四五”科技工作目标和引领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惟进取也,故日新。今年以来,公司技术人员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定目标、列计划,同步推进省企业技术中心和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同时,公司以报代查、以查促建,在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过程中,科研成果不断“上新”。一是授权专利创历史新高。目前,今年已新增授权专利35项,较去年增加14项,提前完成公司“十四五”期间专利授权量目标的88%。二是新研制装备逐渐落地。自主研制的“软岩钻机”已完成装配,新制滚刀钻头(φ4.2m)正在使用试验,扩孔钻头(φ8.5m)正在加工制造,将为公司钻井业务的腾飞铸就新的“钢铁之翼”。三是奖项申报等取得阶段性进展。申报的安徽省和中施协科技进步奖分别通过形式审查和公示,参与编写的中国公路学会标准《港珠澳大桥连接线隧道管幕冻结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团体标准)已基本完善,将为行业发展注入“特凿智慧”,助力打造“智慧特凿”。

惟创新者,行稳致远。纵观公司60余年来各阶段的发展历程,无不以技术立本、以创新谋变。一是善做“凿空者”,以冻结法施工技术屡创先河。1960年,公司在淮北张大庄副井处理施工中首次尝试“冻结法”,革新了有水作业难、成井率较低的“震动沉井法”,并于1976年突破320米冻结深度,施工完成潘集一号井4个井筒,将我国冻结技术推进了成熟期。此后,公司不断尝试新挑战,抢抓新机遇,在海底隧道、河流改道等工程领域中成功应用“冻结法”,开创了海底冻结、水利冻结、深井修复冻结等施工先河,并屡次刷新纪录,将冻结垂直深度和水平长度分别拓展至916米、138.8米。二是敢啃“硬骨头”,以钻井法施工技术成就辉煌。1966年,公司参与研制出我国第一台竖井钻机ZZS-1,并于1969年在淮北市朔里矿南风井试验成功,开启了国内“钻井法”的新纪元。此后,公司又参与研制了SZ-9/700、AS-9/500、AD130/1000等型号竖井钻机,承揽了国内95%以上的钻井法施工井筒,以及全国各地尤其是江、河、湖、海等桥梁桩基项目数十个。公司在各项工程施工中积极开展科研课题研究,不断探寻新思路、尝试新方法、总结新成果,形成了国家级、省部级工法4项,创造了国内10.8米的钻井直径纪录和660米的钻井深度纪录。

惟改革,守正出新。从“伯益作井”到“特殊凿井”,千年技法日新月异,始于专注如一的传承,久于拼搏奉献的坚持,合于创新引领的成果。一是从“两足并进”走向“三足鼎立”,构建了更加稳固的发展格局。2018年为时3个月的解放思想大讨论统一了转型与创新发展的基本思路,2019年初党政工作会议确立了“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见成效”的转型与创新发展“三年规划”。公司土建业务从涉足逐渐步入正轨,于2020年成为冻结、钻井之外的公司“第三主业”,初步形成了“三足鼎立”的稳定局面。二是从“淮南淮北”走向“国内国际”,扩大了更加广阔的业务版图。公司源于淮北煤田,兴于“两淮会战”,凭借着冻结、钻井传统“两法”施工技术的不断突破和革新,以及土建转型业务施工能力的日益成熟和精进,施工范围逐步扩展至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孟加拉、香港等国家、地区。冻结板块从立井冻结领域,发展为以立井冻结、斜井冻结、隧道冻结、水利冻结为主的“多领域”。钻井板块从国内中东部地区大钻领域,发展为以西部、中东部地区为主的大钻、中钻“双领域”。土建板块从省内房建领域,发展为以安徽、广西等地为主的“多区域”,以及以房建、道路、矿山环境治理为主的“多领域”。

“十四五”规划开局恰逢公司转型与创新发展“三年规划”收官,“特凿科创平台体系”将在公司“十四五”发展期间发挥“创新引领”的主阵地作用,并将在逐渐丰富的过程中吸引更多人才参与科技创新工作,为锻造公司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企业补充源源能量,为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徽匠”智慧。

上一条:中煤特凿公司荣膺第九届淮北市人民政府质量奖
下一条:港珠澳大桥背后的“徽匠”智慧——中煤矿建特凿公司港珠澳大桥拱北隧道顶管冻结工程施工纪实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